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第十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金沙滩学府酒店举行。本次论坛由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承办,《中国法律评论》杂志社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重庆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大阪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和60余位公法学博士生参加论坛。
《中国法律评论》执行主编袁方主持论坛开幕式,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院长、教授肖金明,中国人民大学纪委办副主任、法学院教授王旭,山东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冯晓畅分别致辞。肖金明代表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欢迎专家学者和公法学子莅临威海参加论坛,介绍了法学院的师资力量、学科设置、人才培养体系,展望了学院“精工法学”的布局蓝图。他回顾了公法学博士生论坛的历史和设立初衷,希望与会的公法博士生能够以文会友、直面问题、敢于批判,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公法体系贡献力量。王旭作为往届公法学博士生论坛优秀代表致辞,表达了对公法学博士生论坛的深厚感情,认为论坛是年轻公法学子培养学术友谊、展现学术实力、砥砺学术初心的优秀平台,鼓励公法学子为立宪主义事业、国家治理现代化愿景努力。冯晓畅代表本届论坛组委会对莅临论坛的专家学者与公法学子表达了热烈欢迎,感谢各位公法学者对论坛发展和学子成长的提携与关照,感谢全国各地公法学博士生对论坛的关注与支持,表达了公法学子紧抓时代机遇、直面问题挑战、展现家国情怀的担当与决心。
本次论坛以“构建新时代中国公法体系”为主题,设有治理现代化与公法体系重构、新中国宪法70周年回顾与展望、行政诉讼法30周年与法治政府建设、党内法规与公法体系、法治社会建设与公法发展、新科技发展的公法应对等专题。论坛会议邀请了在论坛文章初审和匿名外审两个阶段脱颖而出的15位博士生报告人分别作主题发言,遴选出30位优秀投稿人担任相应报告论文的博士生点评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刘松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广辉、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上官丕亮、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朱应平、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桑本谦、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旭、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教授门中敬等专家学者作为专家点评人与会指导。与会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围绕新时代中国公法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公法体系发展与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应当持续推进中国公法学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
论坛闭幕式由山东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董菁主持。闭幕式首先进行会旗交接仪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鸾鸾作为下届承办单位代表承接会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广辉代表下届承办单位致辞,表示学院将会全力认真筹备下一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热切欢迎并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公法学博士生参与明年举办的论坛。闭幕式第二项议程进行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周雷、刘怡达、刘馨宇3位博士生荣获一等奖,多位同学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随后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邢斌文、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征、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教授门中敬、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朱应平、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刘松山分别进行总结发言。邢斌文回顾了自己在公法学博士生论坛中的成长经历,鼓励公法学博士生接触多元学术风格、扎实进行学术训练。陈征认为,公法学博士生应当牢记学术初心,保持朝气、直面压力,坚持认真负责的学术态度。门中敬表示,本次论坛对公法学子夯实学术功底、挖掘学术潜力、培养学术友谊、弘扬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朱应平期望公法学子能够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公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坚持对公法与国家法治的信念。刘松山对公法学子的学术进步与学风养成提出了十二点建议,也对论坛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盼。最后,肖金明代表论坛承办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致辞,分别向协办单位《中国法律评论》杂志社、关心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参与论坛的公法学博士生表示感谢。他指出,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离不开制度、公法和法治,需要新时代的公法学人牢记公法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培养模式、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有必要,坚持把论坛打造成为优秀的学术平台与教育平台意义重大,论坛理事会建设与平台创新需要不断加强。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将与公法学专家学者们紧密联络,长期支持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活动开展,为广大优秀公法学博士生提供发展平台,为中国公法与法治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第十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在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