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概况
“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是在“法律方法论研究基地”的基础上整合学院学科资源,凝练学科特色而成,充分反映了法学院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应用方面的实力。2017年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入选“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多措并举力促发展。校院领导高度重视“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对外交流、成果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奖励措施,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创新、内外交流等工作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13-2017年年,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首批入选学校重点与优势学科,获得学科建设经费4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科的发展。2018年后学校每年都给予一定的学科经费支持。法学院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经费,改造教师工作室,优化科研环境;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合作出版“山威法政文库”,为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提供便利;设立学院培育项目与发展项目,支持教师申报教育部以及国家社科项目;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及就读更高层次的学位等。
科研工作凸显成效。2016年11月,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法学会首批“法治评估研究方阵”,主办的《法律方法》连续多年入选CSSCI来源集刊。自2017年以来,先后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6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项,出版著作21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00余篇。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在威海校区位居前列,共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其中汪全胜教授的《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以及《立法后评估研究》、《法的结构规范化》分别获得山东省2013年度、2014年度、2018年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刘军教授发表在《中国法学》2014年第2期的论文《该当与危险:新型刑罚目的对量刑的影响》获得2016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刘军教授的著作《罪刑均衡的理论基础与动态实现》获得2020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孙光宁发表在《中国法学》2018年第1期上的论文《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获2020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姜世波教授、吴丙新教授、汪全胜教授等人的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研三等奖,其他厅级奖励20余项。
人才队伍日渐完备。姜世波教授入选2016年度第三批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汪全胜教授入选2014年度山东省教学名师、2016年度山东省第三批齐鲁文化英才和山东省首批智库高端人才,获得山东省财政经费的支持。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稳步发展,新增博士生导师5人,新增硕士生导师6人,创造了更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将继续秉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深挖潜力,加大标志性成果培养力度,深入推广学科成果应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学术骨干介绍
汪全胜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徽桐城人,安徽师范大学法学学士、哲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理论专业立法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副主任,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院长,现任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党委书记。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法理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威海立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威海)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先后获得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山东省第二届十大中青年法学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威海)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立法学、宪政理论、法学理论。讲授立法学、法理学、人权法等课程。
近几年在《政法论坛》、《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法商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80余篇;先后在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7部;并独立承担国家重大社科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1项、司法部项目2项、国家体育总局项目1项以及其他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获得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3项,获得其他各级各类科研奖励20余项。
联系方式:E-mail:pkuwangfang@163.com
吴丙新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南镇平人,法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威海)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处处长。
研究方向为刑法基础理论、刑法解释学;讲授课程:刑法学(本科)、刑法专题研究(研究生)。
近年来,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编;出版学术专著《修正的刑法解释理论》,合著《法律解释学》、《法律方法论》;主持教育部、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项目若干;《关于罪刑法定的再思考》一文曾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联系方式:abing@sdu.edu.cn
姜世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莱阳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大连海事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硕士,山东大学法理学博士。1998年7月至2003年7月在山东理工大学先后从事行政、教学工作,并担任兼职律师。2004年调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工作至今,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威海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国际法研究会暨海峡两岸关系法研究会副会长,威海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国民间规制、国际法、国际灾害法、国际(比较)体育法。主讲课程有国际私法、海商法、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律师实务。
多年来,主要从事国际法和国际私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习惯法理论与实践、跨国民间规制、国际(比较)体育法、国际救灾(减灾)法。曾独立和与他人合作完成著作、译著10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
联系方式:E-mail:jiangsb266@163.com
刘军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济宁人,山东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访问学者。教授,刑法方向博士生导师。曾任法律系主任,现任副院长。
学术兼职有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法学会监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荣获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我最喜爱的导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刑法学、刑事政策学、被害人学。主讲课程有刑法总论、刑法分论、犯罪学、外国刑法等,其中《刑法总论》为山东省精品课程、智慧树在线开放课程。
近几年在《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当代法学》《法学论坛》《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中国刑事法杂志》《法律方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5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出版专著5部:《刑法学中的被害人研究》《性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性构建——兼论危险评估与危险治理》《网络犯罪治理刑事政策研究》《罪刑均衡的理论基础与动态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范化研究》,参编教材、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项目、山东省法学会项目、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杰出青年培养基金各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校级课题3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讲省级精品课程《刑法总论》;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
联系方式:E-mail:liujunge@sdu.edu.cn
王瑞君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蒙古赤峰人,法学博士,美国南德州法律大学访问学者。
从事法学教育工作30余年,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多项国家、省部级以上课题的调研、研究和撰写工作。担任山东省刑法研究会、检察理论研究会、法律方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及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方法论。热衷于社会工作和法律实务工作,参与多起刑事疑难案件的分析论证工作。
联系方式:E-mail:ruijunwang@sdu.edu.cn
孙光宁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枣庄人,山东大学法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为法理学、法律方法论、法学理论。讲授法理学、司法判例研究和法律方法等课程。
近几年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商研究》、《政治与法律》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20余篇;先后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4部;并独立承担国家社科重大专项1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项、司法部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理论研究课题1项、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1项,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1项,获得多项科研奖励。
联系方式:E-mail:13863043835@163.com
武飞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法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方法论、行政法学。讲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现代西方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等课程。
近几年在《法学》、《学习与探索》、《政治与法律》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法律修辞:司法民主的职业化进路》、《调解中的法官修辞》、《社会学解释——一种“自由”的裁判方法》等。出版专著《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与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司法部、教育部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E-mail: wufei@sdu.edu.cn
张小宁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行为论与构成要件论、金融刑法等领域。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在《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日)《法律时报》、(日)《立命馆法学》等国内外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联系方式:zhangxiaoning163@163.com
张伟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法学博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近年来在《法律科学》、《法学杂志》、《法学论坛》、《北方法学》等法学核心期刊及《法制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教育部、山东省项目各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经济学、公法理论、民商法的经济分析。主讲课程:《法经济学》、《宪法学》、《法理学》等。
黄兰松,山东大学(威海)法律方法与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山东济宁人,山东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立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理论。讲授立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学等课程。
近几年在《法学论坛》、《山东社会科学》、《理论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代表性成果有《法治、治理与国家能力》、《立法中地方利益本位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论我国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的实施困境及应对措施》等。主持司法部青年基金与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各一项,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各一项,主持与参与省级、设区的市法规、规章草案起草多项。
卫学芝,讲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山东大学法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法、立法学。讲授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法律英语。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参与项目多项,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河北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联系方式:E-mail:xuezhi_wei@163.com
三、科研项目
1.汪全胜,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立法听证制度研究》(2000JW126)。
2.汪全胜,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方立法的效益问题研究》(AHSK01-02D048)。
3.汪全胜,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教育立法》(2002JQW45)。
4.汪全胜,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电子政务立法研究》(2003JW148)。
5.汪全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化立法研究》(03JD820001)。
6.汪全胜,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生素质教育研究——以法学专业研究生素质教育为例》(06CA039)。
7.汪全胜,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法学专业研究生素质教育探讨》(SDYY06039)。
8.汪全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法后评估研究》(07BFX010)。
9.汪全胜,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法律绩效评估机制研究》(2007SFB2002)。
10.汪全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高等教育法>实施效果评估研究》(DIA080112)。
11.汪全胜,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立法后评估》(1389SS09078)。
12.汪全胜,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研究》(NCET-10-0550)。
13.汪全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法的结构规范化研究》(11BFX003)。
14.汪全胜,中国侨联:《<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效果评估研究》(13BZQK110)。
15.汪全胜,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地方立法的成本与效益评估研究》(13SFB2005)。
16.汪全胜,教育部:《民族教育平等权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估研究》(RDZC13007)。
17.汪全胜,山东省社科:《<山东省旅游条例>立法后评估研究》(16CLYJ10)。
18.汪全胜,山东省软科学重点:《山东省科技法规体系完善研究》(2016RZE27001)。
19.汪全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地方立法精细化研究》(17BFX162)。
20.汪全胜,威海市司法局:《法律适用原则研究》(威海市司法局横向项目)。
21.汪全胜,广州市人大:《地方性法规立法成本与效益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项目)。
22.汪全胜,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政府:《“中小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基础研究》(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政府委托项目)。
23.汪全胜,威海市人大:《中韩自贸区协定创新立法空间研究》(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委托项目)。
24.汪全胜,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威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研究》(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委托项目)。
25.孙光宁,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类案裁判的认定标准与操作方法研究》(19SFB3001)。
26.孙光宁,国家社科规划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案例指导研究》(19VHJ004)。
27.孙光宁,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专题调研和理论研究课题:《检察指导性案例应用研究》(SD2019B17)。
28.孙光宁,全国社科规划办:《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完善研究》(18BFX056)。
29.孙光宁,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指导性案例的参照技术及其实践应用研究》(17CSPJ09)。
30.孙光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检察机关指导性案例实证研究》(GJ2017C14)。
31.孙光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中的运用方法研究》(15CFX006)。
32.孙光宁,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实现个案正义的法律方法论研究》(14SFB3003)。
33.孙光宁,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说理研究》(最高人民法院)。
34.孙光宁,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死刑裁量因素与效果问题研究》(SD2013B09)。
35.孙光宁,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网络民主的表现形式与发展趋势研究》(13CTSJ03)。
36.孙光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矛盾化解的法律适用方法研究》(11CFX002)。
37.姜世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改重大问题的法理学研究》(18ZDA330)。
38.姜世波,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咨询课题:《权利导向的<体育法>修改总则研究》(2018-B-02)。
39.姜世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权法视域下的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内涵研究》(15BTY049)。
40.姜世波,山东省本科高校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法学专业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41.姜世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取向研究——基于国际体育善治原则的视角》(2146SS15033)。
42.姜世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跨境救灾的国际法问题研究》(13YJA820020)。
43.姜世波,司法部国家法治和法学理论项目:《习惯法规则的形成机制及其查明问题研究》(08SFB2003)。
44.刘军,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认罪认罚从宽规范化研究》(18CSPJ09)。
45.刘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罪刑均衡的理论基础与动态实现》(14FFX041)。
46.刘军,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网络犯罪治理刑事政策研究》(14CFXJ11)。
47.刘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罪刑该当与量刑规范化研究》(09YJA820042)。
48.刘军,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刑法学中的被害人研究》(08JDC013)。
49.王瑞君,山东社科规划办:《认罪认罚从宽司法改革疑难问题研究》(18BFXJ04)。
50.王瑞君,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量刑规范化实施情况研究——以“实体量刑规范化文本”的适用为视角》(15BFXJ01)。
51.王瑞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赔偿影响刑罚:理论基础、实证考察与重新规范研究》(12YJA820076)。
52.吴丙新,教育部:《儒学中的实用主义对重塑司法公信力的可能影响研究》(15SF2004)。
53.吴丙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实用主义刑法观及其展开——刑法方法论研究对刑法基础理论的影响》(12YJA820081)。
54.张小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刑法规制理念的重塑研究》(18BFX097)。
55.张小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金融犯罪规制理念的重塑》(17CFXJ07)。
56.张小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否定的行为概念研究》(2014M560542)。
57.武飞,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方法研究》(10DFXJ04)。
58.武飞,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民主的法律修辞学进路研究》(14YJC820056)。
59.武飞,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裁判文书中案件事实的修辞论证问题研究》(18YJC820068)。
60.武飞,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司法政策对司法裁判的作用机理与规制方式研究》(19CFXJ07)。
61.武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裁判文书中情理运用的修辞论证研究》(20BFX005)。
62.武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制约监督体系研究》(20ZDA106)。
63.张伟强,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基层法院的功能、行为与组织研究》(15YJC820080)。
64.张伟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分析方法在司法中的应用研究》(13DFXJ04)。
65.黄兰松,司法部:《201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19SFB3006)。
66.黄兰松,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6批面上资助》(2019M662384)。
67.黄兰松,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地方性法规立法成本与效益量化评估中的大数据应用研究》(19CFXJ06)。
68.卫学芝,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地方立法起草主体制度研究》(16CFXJ02)。
四、著作出版
1.汪全胜,《立法听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汪全胜,《立法效益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3.汪全胜,《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汪全胜,《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汪全胜,《立法后评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汪全胜,《法的结构规范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7.汪全胜,《立法成本效益评估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
8.孙光宁,《中国司法的经验与智慧:指导性案例中法律方法的运用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
9.孙光宁,《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2011-2016)》,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版。
10.孙光宁,《网络民主在中国:互联网政治的表现形式与发展趋势》,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
11.孙光宁,《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个分析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2.姜世波,《跨境救灾的国际法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版。
13.姜世波,《跨国商法研究:理论、编纂与适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4.姜世波,《国际法中习惯的概念》,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15.姜世波,《习惯规则的形成机制及其查明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6.姜世波,《习惯国际法的司法确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7.刘军,《罪刑均衡的理论基础与动态实现》,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18.刘军,《网络犯罪治理刑事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版。
19.刘军,《性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性构建——兼论危险评估与危险治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
20.刘军,《刑法学中的被害人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1.王瑞君,《量刑情节的规范识别和适用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
22.王瑞君,《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3.王瑞君,《罪刑法定的实现——法律方法论角度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4.吴丙新,《修正的刑法解释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5.武飞,《法律修辞应用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版。
26.武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方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
27.武飞,《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8.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版。
五、科研奖励
1.汪全胜,《法的结构规范化研究》,获山东省第三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汪全胜,《立法后评估研究》,获山东省第二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3.汪全胜,《立法后评估研究》,获威海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4.汪全胜,《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获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5.汪全胜,《法律绩效评估机制研究》,获2011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汪全胜、金玄武,《立法后评估的触发机制——国家与社会的联动视角》,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7.汪全胜、金玄武,《立法后评估的触发机制——国家与社会的联动视角》,获威海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8.汪全胜,《立法后评估对象的选择》,获2010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9.汪全胜,《立法后评估对象的选择》,获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0.汪全胜,《立法后评估对象的选择》,获威海市第十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1.孙光宁,《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获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2.孙光宁,《反思指导性案例的援引方式》,获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3.孙光宁,《漏洞补充的实践运作及其限度——以指导性案例20号为分析对象》,获201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4.孙光宁,《漏洞补充的实践运作及其限度——以指导性案例20号为分析对象》,获威海市第二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5.孙光宁,《司法实践需要何种指导性案例——以指导性案例24为分析对象》,获威海市第二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6.孙光宁,《“两高”指导性案例的差异倾向及其原因——基于裁判结果变动的分析》,获2016年度威海市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二等奖。
17.孙光宁,《反思指导性案例的援引方式》,获威海市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8.孙光宁,《法律规范的意义边缘及其解释方法——一指导性案例6号为例》,获威海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9.姜世波,《Lex Sportiva:全球体育法的兴起及其理论意义》,获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姜世波,《司法过程中的习惯法查明》,获2011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1.姜世波,《习惯国际法的司法确定》,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2.姜世波,《中国的国际救灾法律与政策:演进、发展与对策》,获威海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3.姜世波,《习惯国际法的司法确定》,获威海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4.姜世波,《习惯规则的形成机制及其查明研究》,获威海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5.姜世波,《国际商法理论问题研究》,获威海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6.姜世波,《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私法中的国家主权观》,获威海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7.刘军,《该当与危险:新型刑罚目的对量刑的影响》,获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8.刘军,《性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性构建——兼论危险评估与危险治理》,获山东省第三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9.刘军,《罪刑均衡的理论基础与动态实现》,获威海市第二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30.刘军,《性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性构建——兼论危险评估与危险治理》,获威海市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1.刘军,《论罪刑之该当性》,获威海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2.王瑞君,《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原劳动教养对象的类型化分流与处置》,获威海市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3.王瑞君,《罪刑法定司法化中法律方法运用的基本立场》,获威海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4.王瑞君,《影响法官解释刑法的资料》,获威海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5.王瑞君,《罪刑法定的实现:法律方法论角度的研究》,获威海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6.吴丙新,《法律漏洞补充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获山东省第三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7.张小宁,《论制度依存型经济刑法及其保护法益的位阶设定》,获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8.武飞,《乡土社会的诉讼智慧》,获威海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六、学术论文
1.汪全胜:《我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06期。
2.汪全胜:《论我国立法修正案制度的实施困境及完善思路》,《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03期。
3.汪全胜:《强院兴校背景下校院研究生管理的清单模式》,《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年02期。
4.汪全胜:《基于公共利益利用视角的个人数据的法律规制》,《电子知识产权》2019年12期。
5.汪全胜:《我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法律责任设置的问题与完善》,《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年12期。
6.汪全胜:《新时代依法立法原则的地方挑战与应对——对新赋权设区的市2015—2019年899部生效法规的实证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7.汪全胜:《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平等权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受教育机会比例平等原则的视角》,《民族教育研究》2019年02期。
8.汪全胜:《重要条款单独表决的操作机制析论——基于修正后《立法法》第41条的考察》,《学习与探索》2018年12期。
9.汪全胜:《无人驾驶时代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完善》,《齐鲁学刊》2018年06期。
10.汪全胜:《设区的市人大主导法案起草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山东省设区的市的考察》,《河北法学》2018年11期。
11.汪全胜:《大数据在地方立法公众参与中的应用》,《电子政务》2018年10期。
12.汪全胜:《授权立法条款研究——以《旅游法》为考察对象》,《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2期。
13.汪全胜:《论我国学术声誉评估及其优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年11期。
14.汪全胜:《立法中的地方利益本位问题及应对之策》,《北方法学》2017年06期。
15.汪全胜:《地方立法的立项论证探讨》,《重庆社会科学》2017年10期。
16.汪全胜:《规范政府参与立法的边界》,《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08期。
17.汪全胜:《立法中地方利益本位的政治经济学解释》,《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18.汪全胜:《关于人权的几点法理学思考》,《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19.汪全胜:《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运作机制析论》,《体育与科学》2017年04期。
20.汪全胜:《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法理分析及方式选择》,《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1.汪全胜:《治理视野下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探讨》,《电子政务》2017年05期。
22.汪全胜:《党内法规的可操作性评估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03期。
23.汪全胜:《高风险体育旅游项目行政许可范围探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24.汪全胜:《地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的立法完善——基于山东、山西、甘肃、安徽四省法律文本的分析》,《中国高校科技》2017年05期。
25.汪全胜:《论我国民法典的立法路径选择》,《理论与改革》2017年01期。
26.汪全胜:《食品召回制度中“不安全食品”的认定问题探讨》,《宏观质量研究》2016年04期。
27.汪全胜:《法治评估结果运用的前提、方式和目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28.汪全胜:《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析论》,《法治研究》2016年03期。
29.汪全胜:《论我国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的实施困境及应对措施》,《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02期。
30.汪全胜:《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的适用范围考察》,《法学论坛》2016年01期。
31.汪全胜:《论立法的正当性——以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的建立为视角》,《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32.汪全胜:《立法成本效益评估的质量及保障机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33.汪全胜:《政府信息公开的说明理由制度探讨》,《电子政务》2015年09期。
34.汪全胜:《论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及制度保障》,《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35.汪全胜:《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法律关系析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36.汪全胜:《科学立法的判断标准和体制机制》,《江汉学术》2015年04期。
37.汪全胜:《包裹式立法模式考察——以教育法律包裹式修改为考察对象》,《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8.汪全胜:《我国法治指数设立的规范化考察》,《理论学刊》2015年05期。
39.汪全胜:《法治指数的中国引入:问题及可能进路》,《政治与法律》2015年05期。
40.汪全胜:《体育法律修改包裹模式的运用——以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立法为考察对象》,《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41.汪全胜:《政府信息公开视野下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电子政务》2015年03期。
42.汪全胜:《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回应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3.汪全胜:《法治评估主体的模式探析》,《法治研究》2015年02期。
44.汪全胜:《加拿大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探讨》,《法治研究》2014年08期。
45.汪全胜:《我国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构建的困境及出路》,《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6.汪全胜:《行政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程序适用的范围探讨》,《东方法学》2014年04期。
47.汪全胜:《法律文本中“法的目录”设置论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8.汪全胜:《论“后体系时代”立法学研究之嬗变——基于立法方法论的考察》,《江汉学术》2014年01期。
49.汪全胜:《法律文本中的奖励性条款设置论析》,《法治研究》2013年12期。
50.汪全胜:《论我国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51.汪全胜:《法律文本中的“附件”设置》,《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2.汪全胜:《财产申报主体范围的法律设定考察》,《行政论坛》2013年06期。
53.汪全胜:《非公务机关个人征信的法律规制》,《电子政务》2013年09期。
54.汪全胜:《论我国现行体育立法价值观的确立——从精英体育立法观向社会体育立法观的回归》,《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55.汪全胜:《论法律文本中“过渡条款”的规范化设置》,《法商研究》2013年04期。
56.汪全胜:《法律文本中的“废止条款”设置论析》,《政治与法律》2013年07期。
57.汪全胜:《论地方性法规中奖励条款的设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8.汪全胜:《法律文本中“定义条款”的设置论析》,《东方法学》2013年02期。
59.汪全胜:《法的总则中的“法的效力”条款设置论析》,《理论学刊》2013年02期。
60.汪全胜:《研究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析论》,《高校教育管理》2013年02期。
61.汪全胜:《英国立法的公众咨询制度考察》,《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2.汪全胜:《论我国公民的被选举权及其完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3.汪全胜:《法律文本中“法的原则”条款的设置论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4.汪全胜:《法律文本中“法的主管部门”条款设置论析》,《法治研究》2012年08期。
65.汪全胜:《法律文本中“立法根据”条款的设置论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6.汪全胜:《宪法文本中宪法责任条款的设置论析——以宪法制裁的实现为视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7.汪全胜:《《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法律责任设置论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2年02期。
68.汪全胜:《加拿大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咨询制度考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9.汪全胜:《论我国法的名称设置的规范化》,《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0.汪全胜:《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绩效评估报告——基于皖北农村与胶东城市的实证考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1.汪全胜:《法律文本中授权立法条款的设置论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2.汪全胜:《美国行政立法的公众评议制度探讨》,《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73.汪全胜:《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转让的法律关系考察》,《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4.汪全胜:《体育特许经营权许可的法律关系考察》,《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5.汪全胜:《《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授权立法条款设置论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年02期。
76.汪全胜:《专家学者谈瘦肉精与食品安全监管》,《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77.汪全胜:《立法后评估结果的回应机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8.汪全胜:《《体育法》授权立法条款的设置论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79.汪全胜:《论立法后评估主体的建构》,《政法论坛》2010年05期。
80.汪全胜:《立法后评估的回应滞阻析论》,《理论与改革》2010年05期。
81.汪全胜:《立法的总体性评估析论》,《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5期。
82.汪全胜:《论营利性体育组织在《体育法》中的确立》,《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3.汪全胜:《个人敏感信息的法律规制探析》,《现代情报》2010年05期。
84.汪全胜:《论体育社会团体的处罚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5.汪全胜:《学位法律制度的类型化评估探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5期。
86.汪全胜:《《体育法》总则的反思与重构》,《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7.汪全胜:《体育法律责任的设定及其完善》,《体育学刊》2010年02期。
88.汪全胜:《体育社团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探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9.汪全胜:《立法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法治研究》2010年01期。
90.汪全胜:《高等学校设立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机制》,《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11期。
91.汪全胜:《法律适用原则竞合时的司法选择》,《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2.汪全胜:《论立法后评估回应之法的废止》,《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3.汪全胜:《立法后评估的触发机制——国家与社会联动的视角》,《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94.汪全胜:《英国立法后评估制度探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5.汪全胜:《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96.汪全胜:《法律绩效评估的社会促动机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7.汪全胜:《日本的立法后评估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州学刊》2009年05期。
98.汪全胜:《论构建我国独立第三方的立法后评估制度》,《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9.汪全胜:《论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立法完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0.汪全胜:《论立法的可操作性评估》,《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1.汪全胜:《建立研究生导师培养能力的评估机制》,《教育与现代化》2009年02期。
102.汪全胜:《司法解释正当性的困境及出路》,《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3.汪全胜:《立法技术评估的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5期。
104.汪全胜:《美国行政立法的成本与效益评估探讨》,《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5.汪全胜:《法律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模式探讨》,《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6期。
106.汪全胜:《立法后评估对象的选择》,《现代法学》2008年04期。
107.汪全胜:《立法的合理性评估》,《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8.汪全胜:《立法后评估的标准探讨》,《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9.汪全胜:《法律绩效评估的发生机制——以国家主导为视角》,《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110.汪全胜:《立法的合法性评估》,《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111.汪全胜:《政府档案信息公开的立法探索》,《学习与探索》2007年03期。
112.汪全胜:《“特别法”与“一般法”之关系及适用问题探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13.汪全胜:《论政府信息的保密范围》,《软科学》2006年05期。
114.汪全胜:《政府的信息获取权初论》,《情报杂志》2006年10期。
115.汪全胜:《政府信息公开视野中的工作秘密》,《情报科学》2006年10期。
116.汪全胜:《政府获取个人数据的权利及其限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117.汪全胜:《立法效益论证问题的探讨》,《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118.汪全胜:《论法规批准制度》,《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19.汪全胜:《论立法的正当程序》,《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20.汪全胜:《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第三人权利保护》,《档案学研究》2006年01期。
121.汪全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简论》,《电子政务》2006年Z1期。
122.汪全胜:《“上位法优于下位法”适用规则刍议》,《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04期。
123.汪全胜:《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路径依赖约束》,《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124.汪全胜:《论法律非均衡——关于法律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125.汪全胜:《“红头文件”概念析》,《档案时空(业务版)》2005年10期。
126.汪全胜:《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路径选择探析》,《情报资料工作》2005年05期。
127.汪全胜:《法律均衡的制度经济学解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28.汪全胜:《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调整对象刍议》,《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129.汪全胜:《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宪法秩序约束》,《情报杂志》2005年07期。
130.汪全胜:《立法公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131.汪全胜:《试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情报杂志》2005年01期。
132.汪全胜:《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探讨》,《生产力研究》2004年12期。
133.汪全胜:《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探讨》,《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134.汪全胜:《论立法的制度环境》,《学习与探索》2004年06期。
135.汪全胜:《论政府信息公开的实现机制》,《软科学》2004年05期。
136.汪全胜:《论立法提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37.汪全胜:《立法回避制度论》,《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38.汪全胜:《立法的社会接受能力探讨》,《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4期。
139.孙光宁:《指导性案例在类案检索机制中的地位及其运作》,《法律适用》2020年12期。
140.孙光宁:《法治话语体系构建中的法律方法研究——2018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02期。
141.孙光宁:《热点案件遴选为指导性案例的意义及其运作》,《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04期。
142.孙光宁:《指导性案例对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探索及其优势》,《行政论坛》2020年02期。
143.孙光宁:《裁判文书中的“法理”:含义类型、基本态势及其启示》,《法律方法》2019年04期。
144.孙光宁:《区别技术在参照指导性案例之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改进——以指导性案例第24号为分析对象》,《法学家》2019年04期。
145.孙光宁:《法理在指导性案例中的实践运用及其效果提升》,《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年01期。
146.孙光宁:《案例指导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前景》,《法律方法》2018年03期。
147.孙光宁:《规范法学与社科法学交融的法律方法研究——2017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148.孙光宁:《最高人民法院如何适用“法理”——基于相关裁判文书的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08期。
149.孙光宁:《民事指导性案例对主观过错的认定方式》,《法律方法》2018年01期。
150.孙光宁:《司法实践需要何种指导性案例——以指导性案例24号为分析对象》,《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151.孙光宁:《正当程序:行政法指导性案例的基本指向》,《行政论坛》2018年02期。
152.孙光宁:《两高联合发布指导性案例的意义及其运作——从马乐案切入》,《东方法学》2018年02期。
153.孙光宁:《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中国法学》2018年01期。
154.孙光宁:《内部公示:案例指导制度的程序完善》,《法律方法》2017年02期。
155.孙光宁:《法律方法论学科的拓展——2016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156.孙光宁:《反思指导性案例的援引方式——以《〈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为分析对象》,《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04期。
157.孙光宁:《指导性案例裁判要旨概括方式之反思》,《法商研究》2016年04期。
158.孙光宁:《迈向法治新常态下的法律方法论研究——2015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159.孙光宁:《研习指导性案例对提升法治思维的价值与优势》,《法律方法》2016年01期。
160.孙光宁:《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民主的价值、冲击及其应对策略》,《行政论坛》2014年06期。
161.孙光宁:《干预追责:司法独立制度保障的扩展与延伸》,《理论与改革》2015年01期。
162.孙光宁:《干预追责:司法独立保障的扩展与提升》,《理论探索》2015年01期。
163.孙光宁:《从法律思维到法治思维:中国法治进程的拓展与深化》,《学术交流》2015年01期。
164.孙光宁:《抽象概念在指导性案例中的具体化方式——以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11号为例》,《兰州学刊》2015年03期。
165.孙光宁:《“两高”指导性案例的差异倾向及其原因——基于裁判结果变动的分析》,《东方法学》2015年02期。
166.孙光宁:《法治中国背景下的法律方法论研究——2014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167.孙光宁:《指导性案例对原则性规定的细化方式——以指导性案例8号为例》,《法律方法》2015年01期。
168.孙光宁:《指导性案例: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司法探索》,《行政论坛》2015年04期。
169.孙光宁:《类推在指导性案例中的适用方式》,《法律方法》2014年02期。
170.孙光宁:《死刑政策在指导性案例中的适用方式——以检例第2号为分析对象》,《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02期。
171.孙光宁:《宪法解释方法的两种传统及其启示》,《北方法学》2014年04期。
172.孙光宁:《指导性案例的技术性缺陷及其改进》,《法治研究》2014年07期。
173.孙光宁:《指导性案例对法律规则的扩展与变通》,《学海》2014年04期。
174.孙光宁:《目的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适用方式——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13号切入》,《政治与法律》2014年08期。
175.孙光宁:《“末位淘汰”的司法应对——以指导性案例18号为分析对象》,《法学家》2014年04期。
176.孙光宁:《法治思维引导下的法律方法论研究——2013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政法论丛》2014年05期。
177.孙光宁:《利益衡量的结果及其证成——以指导性案例6号为例》,《法律方法》2014年01期。
178.孙光宁:《法律推理在司法中的融贯运作——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6号”为分析对象》,《法商研究》2013年06期。
179.孙光宁:《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议政:网络民主的扩展与延伸》,《中州学刊》2013年03期。
180.孙光宁:《法律方法论实践特征的提升——2012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81.孙光宁:《区域经济立法协调机制的价值与建构——以黄蓝战略为例》,《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182.孙光宁:《设证推理的正当性及其运作——基于司法过程的考察》,《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83.孙光宁:《法律规范的意义边缘及其解释方法——以指导性案例6号为例》,《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4期。
184.孙光宁:《反思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问题——兼论法律方法论的实践走向》,《政治与法律》2013年02期。
185.孙光宁:《利益衡量方法在新型案件中的运作方式》,《法律适用》2013年08期。
186.孙光宁:《“法治方法论时代”的修辞意蕴》,《法律方法》2013年01期。
187.孙光宁:《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制度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背景》,《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188.孙光宁:《法律体系形成后的研究转向——2011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89.孙光宁:《判决理由的融贯性判决理由的详略之辩: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从《孝经》判案说起》,《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190.孙光宁:《判决理由的详略之辩: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191.孙光宁:《网络水军的反民主危害及其规制》,《理论视野》2012年08期。
192.孙光宁:《法律解释共同体的解构与重构:从韦伯到鲍曼》,《人大法律评论》2012年01期。
193.孙光宁:《隔离的接受与不接受——“布朗案”中的法律论证》,《法律方法》2012年00期。
194.孙光宁:《民间法源的权威: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195.孙光宁:《司法中的修辞因素及其意义》,《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2期。
196.孙光宁:《判决书写作中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3期。
197.孙光宁:《公民参与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3期。
198.孙光宁:《法律修辞的两种层次及其启示》,《法学论坛》2011年06期。
199.孙光宁:《法言法语的修辞功能——基于司法立场的考察》,《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200.孙光宁:《司法共识如何形成?——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01.孙光宁:《漏洞补充的理论定位——法律方法论的视角》,《法律方法》2010年00期。
202.孙光宁:《法律论证中的可接受性原则》,《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203.孙光宁:《揭秘法官内心:从弗兰克到波斯纳》,《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6期。
204.孙光宁:《“合理怀疑”的接受:辛普森案中的法律论证》,《刑事法评论》2009年01期。
205.孙光宁:《法律解释结果的多样性及其选择》,《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06.孙光宁:《法律解释的评价标准:从合法性、合理性到可接受性》,《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05期。
207.孙光宁:《寻求可接受的修辞论证——兼评《新修辞学》》,《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208.孙光宁:《高校法学研究团队建设》,《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年06期。
209.孙光宁:《法律方法课程在法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引入——法律思维的视角》,《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11期。
210.孙光宁:《网络时代的民主动向》,《理论视野》2008年04期。
211.孙光宁:《法学演讲录出版热观察》,《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4期。
212.孙光宁:《法律解释方法的体系整合——制度和谐的视角》,《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213.孙光宁:《从恶意到恶评:网络时代的民主动向》,《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04期。
214.孙光宁:《对话方法的价值与局限——法律论证理论的视角》,《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215.孙光宁:《法律制度中的科学因素——以“错斩崔宁”为例》,《科技与法律》2008年05期。
216.孙光宁:《民法解释的特征及其运作》,《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217.孙光宁:《“广告最终解释权”研究——法律解释学的视角》,《兰州学刊》2008年09期。
218.孙光宁:《行政行为视角下行政法律解释的特殊性》,《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219.孙光宁:《接受的实现与巩固——“贾正喜名誉权案”评论》,《法律方法》2007年00期。
220.孙光宁:《从社会听众的视角看简约判决文书的力量》,《政法论丛》2006年05期。
221.姜世波:《“奥运遗产”:一个国际人权视角的观察》,《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05期。
222.姜世波:《《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听证条款的法律解释学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03期。
223.姜世波:《论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法律化——以国务院“46号文”为例》,《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10期。
224.姜世波:《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年01期。
225.姜世波:《被害人教义学及其运用》,《法律方法》2018年02期。
226.姜世波:《论体育权作为一种新型人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227.姜世波:《权利法哲学视野中的体育腐败及其治理原则》,《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年12期。
228.姜世波:《运动员操守条款的人权法审视》,《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229.姜世波:《游戏规则与法律治理——谢晖教授学术访谈录》,《体育与科学》2017年01期。
230.姜世波:《新《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下涉特定物质违纪处罚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11期。
231.姜世波:《西方体育治理思潮与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的目标选择》,《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232.姜世波:《合作的可能性:来自科层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02期。
233.姜世波:《裁判员过失致人人身损害之民事责任探讨》,《体育与科学》2016年02期。
234.姜世波:《国际体育组织法律问责机制之缺失与对策——基于国际足联官员腐败案的思考》,《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235.姜世波:《刑法扩张的法教义学反思——兼论网络犯罪刑法解释的边界》,《法律方法》2016年01期。
236.姜世波:《刑事审判中的利益衡量及其适用》,《法律方法》2015年02期。
237.姜世波:《罪刑之具体均衡:宣告刑的形成与影响因素》,《法律方法》2015年01期。
238.姜世波:《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注意义务探微》,《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39.姜世波:《国际体育组织自治的困境与出路——国际足联腐败丑闻的深层思考》,《体育与科学》2015年04期。
240.姜世波:《私力惩罚的空间:基于国际足联诉马图扎伦案的思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41.姜世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司法适用探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42.姜世波:《网络攻击与战争法的适用》,《武大国际法评论》2013年02期。
243.姜世波:《网络习惯法:网络社会自治的法律规则体系》,《民间法》2014年01期。
244.姜世波:《巴西《体育粉丝保护法案》对中国体育粉丝权利保护的启示》,《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45.姜世波:《“相称性原则”在国际反兴奋剂案件中的适用探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46.姜世波:《条约的动态解释方法研究——兼及法律修辞在法律方法体系中的定位》,《法律方法》2013年02期。
247.姜世波:《国际体育正直价值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09期。
248.姜世波:《基本权利与体育诚信的较量:反兴奋剂“行踪报告制度”还能走多远?》,《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49.姜世波:《欧盟法适用于体育的例外及启示》,《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50.姜世波:《欧美体育法学的发展及启示》,《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51.姜世波:《LexSportiva之意义多样性及其克服——基于LexMercatoria的启示》,《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52.姜世波:《国际体育中的公平价值追求》,《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53.姜世波:《跨国民间法的兴起及其与国家法体系的互动》,《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54.姜世波:《论习惯法编纂与习惯法的查明》,《民间法》2011年00期。
255.姜世波:《LexSportiva:全球体育法的兴起及其理论意义》,《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56.姜世波:《比较法方法在司法过程中的适用》,《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257.姜世波:《论国际体育法的参与原则》,《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58.姜世波:《互惠与国际法规则的形成——博弈论视角的考察》,《政法论丛》2010年01期。
259.姜世波:《中世纪商人法真的是现代商人法的渊源吗?》,《民间法》2010年00期。
260.姜世波:《确定国际习惯规则的一种融贯论解释》,《法律方法》2010年00期。
261.姜世波:《论国际法的本质》,《法学杂志》2010年05期。
262.姜世波:《司法过程中的习惯法查明——基于非洲法和普通法的启示》,《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63.姜世波:《大国情结与国际法研究的学术心态——从中国对国际司法的消极心态切入》,《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64.姜世波:《论速成国际习惯法》,《学习与探索》2009年01期。
265.姜世波:《通过利益衡量方法确定习惯国际法》,《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266.姜世波:《习惯法形成中的法律确信要素——以习惯国际法为例》,《民间法》2009年00期。
267.姜世波:《判例法与成文法之比较——通过判例的解读》,《东岳论丛》2009年09期。
268.姜世波:《国际法院的司法能动主义与克制主义政策之嬗变》,《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269.姜世波:《从一起拍卖案析拍卖人瑕疵担保免责条款的效力》,《法学》2008年06期。
270.姜世波:《习惯国际法真的是一个幻象吗?——美国学者的博弈论研究述评》,《武大国际法评论》2008年02期。
271.姜世波:《法律方法的技术化——基于欧美法律方法著作的考察》,《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272.姜世波:《论习惯作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一种法律实证主义的考察》,《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73.姜世波:《代位权制度的法律冲突与准据法——兼及我国涉外代位权准据法的构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74.姜世波:《民间立法何以被称为法律》,《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75.姜世波:《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私法中的国家主权观——由国家利益本位向国际社会利益趋向的转化》,《学习与探索》2005年06期。
276.姜世波:《国际商法学科的独立性刍议》,《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77.刘军:《认罪认罚从宽主体性协商的制度构建》,《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02期。
278.刘军:《警察即时强制权的规范化行使——以公民权利保护为线索》,《东方法学》2019年06期。
279.刘军:《被害人教义学及其运用》,《法律方法》2018年02期。
280.刘军:《热点与展望:我国网络犯罪问题研究的动态分析——基于近二十年间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03期。
281.刘军:《技术侦查的法律控制——以权利保障为视角》,《东方法学》2017年06期。
282.刘军:《刑法扩张的法教义学反思——兼论网络犯罪刑法解释的边界》,《法律方法》2016年01期。
283.刘军:《刑事审判中的利益衡量及其适用》,《法律方法》2015年02期。
284.刘军:《罪刑之具体均衡:宣告刑的形成与影响因素》,《法律方法》2015年01期。
285.刘军:《法定刑配置的原则与方法——以量刑思维为着眼点》,《法律方法》2014年02期。
286.刘军:《抽象危险犯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边界——以法教义学为分析视角》,《法律方法》2014年01期。
287.刘军:《性犯罪记录公告制度的刑事政策分析——兼论“梅根法”在我国的适应性》,《法律方法》2013年02期。
288.刘军:《美国性犯罪记录制度的滥觞与发展——兼论我国性犯罪记录制度的构建》,《刑法论丛》2013年04期。
289.刘军:《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关系再检讨——以法律思维的培养为视角》,《法律方法》2013年01期。
290.刘军:《方法论视角的转换与涉法涉诉上访案件的处理》,《法律方法》2012年00期。
291.刘军:《基准刑:撬动法定刑的阿基米德之点》,《齐鲁学刊》2011年05期。
292.刘军:《量刑如何实现均衡——以量刑规范性文件为分析样本》,《法学》2011年08期。
293.刘军:《为什么是法益侵害说一元论?——以法益的生成与理论机能为视角》,《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94.刘军:《罪刑该当:从原则到方法的嬗变》,《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295.刘军:《从法定刑到宣告刑之桥梁的构建——以《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为蓝本对量刑基准的解读》,《当代法学》2011年03期。
296.刘军:《论罪刑之该当性》,《法学论坛》2011年01期。
297.刘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298.刘军:《法益:刑法解释的核心概念——以盗窃虚拟财产为例》,《法律方法》2010年00期。
299.刘军:《论被害人加权责任的概念》,《求是学刊》2010年02期。
300.刘军:《为什么“刑法是一种绝对命令”》,《东岳论丛》2010年02期。
301.刘军:《根据法律进行思维的方法与限度——以许霆案为例对法官思维的反思》,《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302.刘军:《被害人谨慎义务的对弈思考——以控制犯罪成本为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5期。
303.刘军:《被害人参与量刑的理论与实践》,《法学论坛》2009年06期。
304.刘军:《对法律方法论回应实践命题的反思》,《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305.刘军:《刑事和解的博弈论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06.刘军:《公共政策的民主在场性言说》,《学习与探索》2008年04期。
307.刘军:《事实与规范之间的被害人过错》,《法学论坛》2008年05期。
308.刘军:《刑法与行政法的一体化建构——兼论行政刑法理论的解释功能》,《当代法学》2008年04期。
309.刘军:《刑事政策与犯罪人权利保护》,《学习与探索》2005年03期。
310.刘军:《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2期。
311.王瑞君:《传统与当下的对话——论社会性制裁的宗族法渊源》,《民间法》2019年01期。
312.王瑞君:《法外的惩戒:“社会性制裁”概念辨析及其内涵证立》,《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313.王瑞君:《刑事司法裁判中会议纪要的应用、反思及规范化建议》,《法律方法》2018年03期。
314.王瑞君:《我国刑罚附随后果制度的完善》,《政治与法律》2018年08期。
315.王瑞君:《刑法解释的司法逻辑》,《法律方法》2017年02期。
316.王瑞君:《后劳动教养时代完善我国人身自由法律制裁体系的难题及解决方案》,《人大法律评论》2017年02期。
317.王瑞君:《认罪认罚从宽司法运行的价值平衡与判断方法》,《法律方法》2017年01期。
318.王瑞君:《危险方法的刑法教义学分析》,《法律方法》2016年02期。
319.王瑞君:《“认罪从宽”实体法视角的解读及司法适用研究》,《政治与法律》2016年05期。
320.王瑞君:《量刑规范化的重新解读与进一步优化研究》,《法律方法》2015年02期。
321.王瑞君:《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原劳动教养对象的类型化分流与处置》,《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322.王瑞君:《通过判例对刑法进行学理解释:方法及启示——从德国刑法教科书的写作风格谈起》,《法律方法》2015年01期。
323.王瑞君:《我国刑法问题解决和研究中体系性思考的不足与改进》,《法律方法》2014年02期。
324.王瑞君:《体系性思考与量刑的规范化——以《量刑指导意见》及实践为分析对象》,《政法论丛》2014年06期。
325.王瑞君:《如何规范地识别量刑情节——以实务中量刑情节的泛化和功利化为背景》,《政治与法律》2014年09期。
326.王瑞君:《责任主义主导量刑情节适用之提倡——兼与《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比较》,《政法论丛》2013年06期。
327.王瑞君:《刑罚裁量教育和训练内容体系研究》,《法律方法》2013年02期。
328.王瑞君:《如何解决个案量刑时报应刑与预防刑的冲突》,《政治与法律》2013年05期。
329.王瑞君:《论量刑说理的规范性与透彻性》,《法律方法》2013年01期。
330.王瑞君:《赔偿作为量刑情节的司法适用研究》,《法学论坛》2012年06期。
331.王瑞君:《刑事被害人谅解不应成为酌定量刑情节》,《法学》2012年07期。
332.王瑞君:《赔偿该如何影响量刑》,《政治与法律》2012年06期。
333.王瑞君:《赔偿与刑罚关系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34.王瑞君:《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对象及其条件的立法构想》,《东岳论丛》2011年04期。
335.王瑞君:《量刑规范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构建》,《法学论坛》2010年01期。
336.王瑞君:《赔偿在刑事司法中的理性定位——兼论被害人救济难题的破解》,《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5期。
337.王瑞君:《赔偿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地位的失衡与解决对策》,《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38.王瑞君:《国内被害人学研究及启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39.王瑞君:《刑法机械适用的理想设计与实践命运——以欧陆绝对罪刑法定兴衰为背景的分析》,《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340.王瑞君:《美国犯罪被害人政府补偿制度介评》,《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3期。
341.王瑞君:《案例指导量刑与量刑规范化》,《法学杂志》2009年08期。
342.王瑞君:《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本土化——被害人国家补偿实践尝试和理念认知的调研》,《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43.王瑞君:《论被害人责任的刑法意义》,《东岳论丛》2009年12期。
344.王瑞君:《影响法官解释刑法的资料》,《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345.王瑞君:《法律论证与罪刑法定的实现》,《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346.王瑞君:《从压制型刑法到自治型刑法——兼论我国刑罚制度的完善及合理适用》,《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47.王瑞君:《刑事和解:人本主义的对话型和解》,《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348.王瑞君:《法律论证视角下的刑事司法正义》,《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349.王瑞君:《空白罪状研究——以司法分析为视角》,《法学论坛》2008年04期。
350.王瑞君:《美国的刑法解释及其启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51.王瑞君:《刑法解释:为刑事个案裁判提供推理大前提》,《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352.王瑞君:《罪刑法定的实现与法律方法的综合运用》,《东岳论丛》2008年04期。
353.王瑞君:《罪刑法定司法化中法律方法运用的基本立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02期。
354.王瑞君:《二元社会与我国自治型刑法的建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55.王瑞君:《刑事调解与刑事和解:法文化视角的对照与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356.王瑞君:《论罪刑法定的宪政背景与追寻》,《东岳论丛》2006年06期。
357.王瑞君:《论我国的刑事调解制度》,《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6期。
358.王瑞君:《刑事违法性判断前提条件:空白罪状的现状与反思》,《政法论丛》2006年04期。
359.王瑞君:《罪刑法定的司法运作——以法律方法为视角》,《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3期。
360.王瑞君:《刑罚置配的标准——兼对刑法第5条、第61条规定之解读》,《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3期。
361.王瑞君:《论刑法的表达技术》,《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62.王瑞君:《英国人在威海卫:帝国非理性之例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63.王瑞君:《实然的规定与应然的选择——对现行刑法第五条通说的质疑》,《学习与探索》2005年02期。
364.王瑞君:《罪刑法定与个案公正》,《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365.王瑞君:《罪刑法定原则立法、司法化的观念误区与反思》,《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66.王瑞君:《刑法司法解释合理性评析——以罪刑法定原则为基点》,《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67.王瑞君:《论我国商誉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68.吴丙新:《正义直观、政治话语与法学修辞——以“7·16微博事件”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369.吴丙新:《传统司法意识形态的反思与修正——以利益衡量为切入点》,《法学》2013年01期。
370.吴丙新:《能动的刑法解释与实用主义刑法观——重温“梁丽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71.吴丙新:《风险刑法与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72.吴丙新:《法律漏洞补充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2期。
373.吴丙新:《刑法解释研究学术报告》,《刑事法评论》2009年02期。
374.吴丙新:《温和的司法能动主义——刑法解释的一种可能路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75.吴丙新:《为何要遵循先例——从法律价值与方法切入》,《东岳论丛》2009年08期。
376.吴丙新:《刑法解释的对象——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文史哲》2009年01期。
377.吴丙新:《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之界分——近代法治的一个美丽谎言》,《当代法学》2008年06期。
378.吴丙新:《法律概念的意义流变——以传统三大法学流派为参照》,《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79.吴丙新:《论法律概念——一个司法中心主义的立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80.吴丙新:《司法的真相——在法律解释的合法性与妥当性之间》,《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381.吴丙新:《理性的法哲学》,《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82.吴丙新:《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作为一种“合意”的法》,《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383.吴丙新:《关于法治的理念、态度与方法——评陈金钊著《法治与法律方法》》,《法学论坛》2004年05期。
384.吴丙新:《刑事司法的性质———以刘海洋案为切入点》,《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85.吴丙新:《法律概念与法治——兼为概念法学辩护》,《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86.吴丙新:《刑事司法的实体法渊源——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解释学分析》,《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387.吴丙新:《法律漏洞的语境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88.吴丙新:《关于“法律方法与法治”的对话》,《法学》2003年05期。
389.吴丙新:《关于罪刑法定的再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2期。
390.吴丙新:《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的冲突》,《法学论坛》2001年05期。
391.吴丙新:《新世纪法学期刊发展趋势研讨会综述》,《中国法学》2001年05期。
392.吴丙新:《刑法解释的基本思想及主体》,《现代法学》2001年03期。
393.张小宁:《经济刑法机能的重塑:从管制主义迈向自治主义》,《法学评论》2019年01期。
394.张小宁:《论制度依存型经济刑法及其保护法益的位阶设定》,《法学》2018年12期。
395.张小宁:《“裸的行为论”与犯罪论体系》,《东岳论丛》2018年02期。
396.张小宁:《日本关于犯罪论的争论焦点及借鉴意义》,《法学论坛》2017年05期。
397.张小宁:《黑格尔行为概念的困境及克服——“有意性”及“回避可能性论”的刑法哲学意义》,《人大法律评论》2017年02期。
398.张小宁:《“否定行为论”的内涵及意义》,《东岳论丛》2016年10期。
399.张小宁:《“可罚故意”与“罪质共通性”对于抽象的事实错误的意义——罪质共通性说的提出》,《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400.张小宁:《“规制缓和”与自治型金融刑法的构建》,《法学评论》2015年04期。
401.张小宁:《刑法谦抑主义与规制缓和——以日本金融犯罪的规制为鉴》,《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402.张小宁:《论证券交易填补损失处罚规定的完善——以日本法的填补损失罪为参考》,《东岳论丛》2015年06期。
403.张小宁:《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兴盛与危机——兼谈客观归属论的提倡》,《东岳论丛》2014年08期。
404.张小宁:《犯罪论体系与构成要件的机能——松宫孝明教授“构成要件的概念与机能”一文评析》,《刑法论丛》2014年02期。
405.张小宁:《构成要件的概念与机能》,《刑法论丛》2014年02期。
406.张小宁:《犯罪论体系的意义》,《法学评论》2014年03期。
407.张小宁:《结果反(无)价值论》,《法学》2013年07期。
408.张小宁:《法的解释与原则衡量》,《民间法》2013年00期。
409.张小宁:《中日犯罪组织比较分析——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VS日本暴力团》,《法学杂志》2011年05期。
410.张小宁:《中日有组织犯罪现状比较研究》,《刑法论丛》2009年02期。
411.张小宁:《犯罪体系论再考》,《中外法学》2008年04期。
412.武飞:《论司法过程中的案件事实论证》,《法学家》2019年06期。
413.武飞:《法律修辞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衔接——基于民主视角的探讨》,《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414.武飞:《法治思维的民主面向》,《法律方法》2016年01期。
415.武飞:《误读的司法民主——司法过程中的“超当事人主义”现象解读》,《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416.武飞:《论改革进程中共识的规范性》,《学术交流》2015年09期。
417.武飞:《法律方法对司法法治的建构性意义》,《法律方法》2014年02期。
418.武飞:《法律修辞:司法民主的职业化进路》,《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19.武飞:《法律思维与司法的政治性》,《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20.武飞:《法官话语的修辞学意义》,《法律方法》2013年01期。
421.武飞:《事实建构的修辞方法》,《法律方法》2012年00期。
422.武飞:《论立法修辞的要素》,《政治与法律》2012年01期。
423.武飞:《论修辞论证的适用场景》,《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424.武飞:《社会学解释:一种“自由”的裁判方法》,《学习与探索》2010年06期。
425.武飞:《调解中的法官修辞》,《法学》2010年10期。
426.武飞:《判决书说理与法律论证方法的应用——以一份刑事诉讼判决书为例》,《法律方法》2010年00期。
427.武飞:《法官思维:独断还是商谈?》,《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428.武飞:《衡平司法与和谐社会建设》,《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429.武飞:《衡平司法与和谐社会建设》,《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430.武飞:《乡土社会中的司法智慧》,《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31.武飞:《“服从”与“创造”的司法智慧》,《政法论丛》2006年05期。
432.武飞:《逻辑与对话》,《东岳论丛》2006年01期。
433.武飞:《法律解释的难题:服从还是创造——法律方法视角的探讨》,《法学论坛》2005年06期。
434.张伟强:《借名登记问题的经济分析——兼论物债何以二分》,《法学杂志》2019年08期。
435.张伟强:《论无需法律的仲裁》,《北方法学》2018年03期。
436.张伟强:《网络交易标价错误的经济分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03期。
437.张伟强:《论司法产品的性质与供给——一个经济分析的视角》,《北方法学》2016年05期。
438.张伟强:《论iPad商标案中的“白手套”交易——一个法经济学的视角》,《北方法学》2014年03期。
439.张伟强:《最高院司法解释权的经济分析》,《法律方法》2013年01期。
440.张伟强:《法治国家立法标准的经济学思考》,《制度经济学研究》2013年01期。
441.张伟强:《利益衡量及其理论的反思——一个经济分析的视角》,《法学论坛》2012年04期。
442.张伟强:《几种司法方法的经济解释——一个信息费用的视角》,《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443.张伟强:《过失责任与严格责任的整合解释——一个信息费用的视角》,《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444.张伟强:《奥尔森的国家起源理论》,《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445.张伟强:《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法官应该追求什么》,《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446.张伟强:《论民间法的能与不能》,《民间法》2009年00期。
447.张伟强:《麦考密克法律论辩理论的经济学解读》,《政法论丛》2008年04期。
448.张伟强:《论法官的行为逻辑》,《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449.黄兰松:《法治、治理与国家能力》,《法学论坛》2020年03期。
450.黄兰松:《立法中的地方利益本位问题及应对之策》,《北方法学》2017年06期。
451.黄兰松:《规范政府参与立法的边界》,《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08期。
452.黄兰松:《立法中地方利益本位的政治经济学解释》,《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453.黄兰松:《关于人权的几点法理学思考》,《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454.黄兰松:《地方政府间竞争与地方立法的关系之理论透析》,《江汉学术》2017年04期。
455.黄兰松:《党内法规的可操作性评估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03期。
456.黄兰松:《立法中地方利益本位的原因释析及对策》,《时代法学》2017年01期。
457.黄兰松:《食品召回制度中“不安全食品”的认定问题探讨》,《宏观质量研究》2016年04期。
458.黄兰松:《法治评估结果运用的前提、方式和目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459.黄兰松:《论我国食品安全有奖举报机制的完善——以北京、山东、广东、海南的四省制度文本为考察对象》,《时代法学》2016年02期。
460.黄兰松:《论我国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的实施困境及应对措施》,《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02期。
461.黄兰松:《论立法的正当性——以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的建立为视角》,《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462.黄兰松:《立法成本效益评估的质量及保障机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463.黄兰松:《政府信息公开的说明理由制度探讨》,《电子政务》2015年09期。
464.黄兰松:《包裹式立法模式考察——以教育法律包裹式修改为考察对象》,《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65.黄兰松:《我国法治指数设立的规范化考察》,《理论学刊》2015年05期。
466.黄兰松:《体育法律修改包裹模式的运用——以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立法为考察对象》,《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467.黄兰松:《政府信息公开视野下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电子政务》2015年03期。
468.黄兰松:《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回应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69.卫学芝:《基于公共利益利用视角的个人数据的法律规制》,《电子知识产权》2019年12期。
470.卫学芝:《设区的市人大主导法案起草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山东省设区的市的考察》,《河北法学》2018年11期。
471.卫学芝:《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法理分析及方式选择》,《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472.卫学芝:《地方立法起草主体的实践反思与规制路径》,《河北法学》2017年08期。
473.卫学芝:《治理视野下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探讨》,《电子政务》2017年05期。
474.卫学芝:《地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的立法完善——基于山东、山西、甘肃、安徽四省法律文本的分析》,《中国高校科技》2017年05期。
475.卫学芝:《论我国民法典的立法路径选择》,《理论与改革》2017年01期。
七、学术交流
主要有参会报道、成果介绍、专家论坛等内容,不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