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立项名单(鲁教科字[2017]4号),我院申报的“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成功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立项。先前我院“法律方法研究基地”曾获得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山东省高等学校研究人文社科研究平台,这次申报的“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是我院在以前“法律方法论研究基地”的基础上整合学院学科资源,进一步提练学科而成,充分反映了法学院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应用方面的实力。
基地建设期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校院两级领导对“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给予了高度重视,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对外交流、成果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奖励措施,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创新、内外交流等工作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13年学校投入巨额学科经费扶持学校学科的发展,我院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首批入选重点与优势学科,获得学科建设经费4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法学院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科的发展。利用学校的支持,我院对教师工作室进行改造,优化科研环境;我院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合作出版“山威法政文库”,为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提供便利;设立学院的培育项目与发展项目,支持教师申报教育部以及国家社科项目;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及就读更高层次的学位等。基地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2016年11月入选中国法学会首批“法治评估研究方阵”,基地主办的以书代刊的《法律方法》连续入选CSSCI来源集刊等。
2013年以来,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先后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6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项,出版著作21部,2017年尚有8部学术著作在出版中,至2016年年底,我院发表学术论文282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30篇。科研成果获奖在威海校区居于前列,共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其中汪全胜教授的《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以及《立法后评估研究》分别获得山东省2013年度、2014年度的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刘军教授发表在《中国法学》2014年第2期的论文《该当与危险:新型刑罚目的对量刑的影响》获得2016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姜世波教授、吴丙新教授、汪全胜教授等人的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研三等奖,其他厅级奖励20余项。
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我院姜世波教授入选2016年度第三批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14年汪全胜教授入选山东省教学名师,2016年汪全胜教授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齐鲁文化英才以及山东省首批智库高端人才,获得山东省财政经费的支持。我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稳步发展,新增博士生导师5人,新增硕士生导师6人,创造了更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十三五”期间,“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将继续秉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深挖潜力,加大标志性成果培养力度,深入推广学科成果应用,为法学学科冲击双一流建设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