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炜斌,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2017——2018年山东大学(威海)创行团队队长,2015级金融(双学位)班长,2017——2018年山东大学(威海)瓷爱天使守护团队长,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创新创业类“2018年度榜样人物”,获2018年创行中国最佳新团队,2018年创行中国社会创新大赛全国赛三等奖,2016年AIESEC印度尼西亚海外优秀志愿者,第九届本科生优秀科研助理,第二届中关村人才创客大赛全国二等奖,2017年第十一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全国三等奖,目前初步选择克兰菲尔德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
从大一时青涩的法苑学子,到现在即将踏出国门再展风帆的优秀青年,郑炜斌以自己充实而高效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大学生活的真谛。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他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让我们走进关于他的故事,了解一个真正佼佼者的优秀之处。
勇于承担,成长的关键词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郑炜斌有着丰富的带领团队参加竞赛的经验,身为队长,他经常承担着更多责任。作为决策者,每一个决定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团队的走向,这无疑向郑炜斌提出了挑战。郑炜斌认为自己作为领导者,与以前相比变得更为敏感,因为身为统筹全局的人,考虑事情的角度要全面,还要协调各个部门高效地进行工作,面对问题和困难,要主动承担大部分责任。胸中有丘壑,方能立马振山河。在一次次领导团队合作的过程中,郑炜斌锻炼出了整体把握局面的气势磅礴的胸怀和卓越的组织能力。
人不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过于追求结果。关于团队合作,郑炜斌并不认为结果是评判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重要的是能否在过程中获得成长。同时他还指出,队员与团队是相互选择和相互需要的。队员需要在团队中获得归属感,还需要通过团队提升自己的能力;团队则需要队员之间的合作及每个人的贡献提升来组织的影响力,并不断实现优化升级。郑炜斌参与竞赛的那一年正是团队成立的第一年,当新鲜感的喜悦褪去后,他需要对许多事情进行摸索试错。于是,怀着一腔孤勇的他,度过了“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一年,同时也得到了许多锻炼和机会。
远见实干,成功的信号灯
关于大学的目标,郑炜斌强调到:“不要常立志,要立长志。”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个人的阅历和心智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也有所差异,因此,用一个发展的眼光规划自己的未来目标便显得尤为重要。初中时的回忆向郑炜斌涌来,他想起初一入学时班主任曾留下一个作业,要求同学们写出对于未来的规划畅想,没想到老师把这一作业保留到了初中毕业,最后发给了同学们,大家也发现自己的心态和想法较当初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此为鉴,初入大学的郑炜斌设立的目标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美好期待,而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务实性的规划。目光长远,方能睥睨天下。郑炜斌在坚持初心的同时,不断结合实际调整发展的方向,这也是他能够较快适应形势变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制定长远的目标需要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宏观把握自身的实际情况,这不仅有利于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使自己的四年时光过得更有意义,更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表现。郑炜斌指出,大二或大三时,每个人对于保研,出国、考研还是工作的选择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因为不同的方向意味着需要做不同的准备,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如果选择保研,那就要在保证绩点的同时提升科研能力;如果走考研之路,则要提前确定目标大学专业并积极准备资料;若是想直接就业,那就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锻炼或应试考试准备。
提升能力,奋斗的支撑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大二大三,面对巨大的学习和工作压力,郑炜斌没有轻言放弃或被现实压垮。恰恰相反,他在诸多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并在许多志愿服务活动中展现风采。这些巨大的成就,与他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修双学位、担任班长、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郑炜斌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团队做项目是为了扩展自己地眼界提高自己地能力,学业仍然是要放到第一位的”,有着明确认识的郑炜斌并没有模糊事情的主次,而是始终咬定成绩不放松。
一根琴弦无论绷得多紧,都会有松弛的时候。大学与高中相比,更加考验学习的自主性。面对有时出现的自控力较低的情况,郑炜斌自有应对之法。“我下载了一个叫做Timing的软件,里面的番茄计时器可以约束自己少玩手机和调整学习时间”,郑炜斌还通过这一软件结交了一位就读于斯坦福的同学,其丰富而有计划的学习生活给予了郑炜斌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那你自己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呢?正是这一想法支撑着郑炜斌一路坚持下来,在数个困难的关头咬紧牙关,迎来了柳暗花明。
斟酌了几多岁月,临摹了几处年华,久别经年,终为烟霞。现在的郑炜斌对未来充满期待,也有些许压力,但笔者相信,他一定会变压力为动力,在崭新的天地中一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