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我院邀请华东政法大学马长山教授主讲玛珈山法律方法论坛,发言主题为“法学研究创新与论文发表”,由孙光宁教授主持。包括肖金明院长、刘军副院长在内的数十名法学院教师和部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马长山教授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的主编,同时也是著名法理学家,他以编辑和学者的双重身份,向在场的师生分享了优质论文应当具备的四个要素——“新”、“深”、“谨”、“畅”。首先,选题要新。论文写作可以探讨前人没有研究过的全新问题,也可以对现有的理论进行拓展、完善与超越。重要的是,在设置选题时一定要进行认真思量,既不可以平淡无奇,也不宜硬套学术热点。其次,文章要有深度。对科研工作者而言,理论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大量阅读中外文文献,来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文章的论证才能够详实。再次,文章的逻辑结构要严谨。论文写作无论是适用了形式逻辑还是非形式逻辑,均应当做到逻辑自洽。各部分内容之间应当联系紧密,且遵循同一内在标准。最后,语言表达要通畅。啰嗦絮叨、前后重复、用词不准,都是年轻作者容易犯的错误。马教授建议大家应当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东西,而非用华丽的词藻来掩盖苍白的内容。
在分享上述经验后,马长山教授还与参加座谈会的师生,就法学研究创新和法学论文写作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更深一步的交流。马教授认为,发表的论文是一种公共知识产品,应当要考虑到公众(尤其是学术界)的价值判断。同时他也指出,做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而需要多和其他的学者、编辑进行学术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在主题讲座之后,马长山教授与法学院学科平台建设负责人就学科发展和平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马长山教授充分肯定了法学院目前在学科平台搭建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同时对今后学科发展规划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例如交叉法学的研究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包括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需要关注于司法实践对接的问题。再如,新技术条件下的法学研究的结合可以切割成几个主要板块,包括互联网和物联网、人工智能对法律的影响(包括知识产权)、网络平台治理、智慧司法等等。
马长山教授的系列讲座不仅提供了法学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还为我院学科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意见,有助于推动法学院师生更加有效地展开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