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8日下午,我院邀请王立君教授主讲玛珈山法律方法论坛,发言主题为“法学研究的选题与思路”,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刘军教授主持,李秀芬教授、孙光宁教授、张其山副教授、武飞副教授等老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王立君教授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审、副主任,长期从事国际法研究和审稿工作,她从三个方面展开自己的讲座。第一,做学问、搞研究的态度上。无论是研究部门法学还是研究法理学,都应该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除了平常阅读专业论文外,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吃透经典著作,将经典著作中的理论、道理吸纳进自己的认知、知识体系中。精通自己专业基础上,一定要广泛涉猎其他部门法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学,甚至是一些自然科学,因为研究到一定程度后,所有的科学都走向了统一,但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突出自己的专业方向,保证有所精,有所博。做学问一定要坚守初心,发自内心地喜欢它、热爱它,功利心不能太强,否则学问无法做到深刻、长远。
第二,选题上,王立君教授认为应该注重从案例入手,提炼法理,关涉理论。她还列举“滴滴案”、“刘海龙案”、“张扣扣案”等热点案件,这些案件里都蕴含着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国家治理新趋向:法治与民意的融合——以滴滴案、刘海龙案为视角”。平常也要注意各个期刊中的文章选题类型,结合自己专业,选择合适的题目。另外,王立君教授强调,设计题目是一定要简介明确,让读者看到题目时,瞬间就可以了解到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切记大而空、长而繁的题目,如果一句话无法概括自己的问题,可以选择用副标题进行限制,关键是要清楚明确。选题过程中,甚至在选题之前就要开始注重搜集相关主题的文献、材料,需要注意平时积累,比如日常读书读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迸发出的感悟,都要及时地记录下来,某一个主题的素材积累多了,到真正开始写作的时候,也会很有效率;
第三,具体写作时,王立君教授认为不能一直追求套路式的写作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没有必要千篇一律,问题的关键在于,“观点鲜明,语言凝练”,不提倡大篇幅地使用“欧式长句”,能用短句说明观点的尽量使用短句,以简驭繁。用词要严谨,尤其是一些结构助词的使用一定要准确,比如“的”、“地”、“得”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语法上一定要弄清楚。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反对论文抄袭,凡引述他人观点,必须标明出处,引文不能仅仅为了某位学者的观点而用,应根据文章论证的需要,以必要为限。
王立君教授主讲结束后,又同与会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就法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环节中,参会师生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王立君教授都一一耐心作了回答。整个讲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