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举办导师培训讲座之“法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制约因素及优化对策”。本次讲座采用线上方式进行,由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瑞君老师主讲。讲座由法学院(威海)副院长武飞教授主持,法学院(威海)不同学科方向的二十余名老师参加。
讲座伊始,武飞副院长介绍道本次讲座是学院导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讲座不仅面向法学专业的导师,同样欢迎其他学科的老师参加。讲座主体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王瑞君老师提到本次讲座更多是与各位导师交流与学习,认为法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法学与其他学科面临共同挑战的同时,有自身特点即学生面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压力和被占用的时间;部分学生研究兴趣不足、动力不够;供给不平衡,知识性供给占比较多,研究方法、研究条件供给不很充分;等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指导研究生的典型案例,王瑞君老师讲述了刑法学导师团队的一系列做法,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分享了关于毕业论文外审与盲评的指导经验。讲座的自由发言和互动阶段,王瑞君老师建议更多地举办聚焦特定问题的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加强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的训练,认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
武飞副院长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就在论文选题、师生相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面向法理学研究生讲授有关研究方法知识的经历,同样提到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针对王瑞君老师和武飞老师提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法学院(威海)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乐老师进行了回应,畅谈个人体会,相互之间的互动气氛热烈。此次座谈会,老师们一致认为,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对学生要尽心尽力,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和进步。
本次讲座是法学院导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讲授生动,具有极强的启发性,进一步加深了法学院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为导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