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离婚制度及离婚冷静期配套服务现状,7月1日,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家和”调研团成员樊玲、谈贵凤前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开展实地访谈。威海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梁锦江、环翠区婚姻登记处主任孙芳、环翠区婚姻登记处调解员赵锦娜受邀参与本次访谈。
通过访谈,团队成员得知,威海市环翠区市民离婚现状主要呈现出三点特征:第一,45岁至55岁年龄之间的市民群体存在重复协议离婚情形;第二,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夫妻的离婚原因有所不同,但主要集中于夫妻吵架、婆媳关系不和睦两方面;第三,受原生家庭影响,来自离异家庭的子女离婚率最高,约占总离婚群体的80%。关于离婚调解的具体服务情况,赵锦娜为团队成员进行了详细介绍。她指出,目前环翠区的离婚调解服务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线上方式表现为借助微信、电话等通讯手段与离婚当事人进行沟通,线下方式则是于环翠区婚姻大厅的调解室组织面对面调解。在服务团队方面,赵锦娜指出,环翠区离婚调解服务团队成员以志愿者为主,还包括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及一位社会工作者。团队成员还了解到,环翠区离婚调解服务团队成员需要参与集中培训和自我学习两种培训,其中,妇联会不定期邀请离婚调解服务专家或教授对服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服务人员也会通过自我学习进一步了解离婚调解的相关知识。
关于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落实情况,梁锦江表示,受工资标准等基本条件限制,离婚调解员的招募工作较难开展,导致服务团队的人员构成不稳定。赵锦娜指出,调解员的工作量较大,在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易出现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状态不佳等问题,还可能出现受调解工作影响而情绪低沉等情况。
《民政部全国妇联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强调,“深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基于此,本次实地访谈有助于团队成员深入了解本地离婚冷静期配套服务现状,也有助于团队成员加深对离婚冷静期配套服务制度的理解,为后续实地调研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