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发现老师们与同学们在“双减”之后日常生活的变化,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青禾调研团成员郭云尹在吕梁市文水县东南街小学展开调研。
本次调研特别邀请在职教师武志宏作为受访者。当问及学校落实“双减”的具体情况时,武志宏表示,学校双减政策落实主要体现在减少学生作业、更改考核方式,以及更好地开展延时服务等三个方面。根据学校要求,一二年级学生采取口试来检验学习成果,并由打分制变为ABCD等级制。与此同时,学校也开展了免费课后延时服务,由本班代课老师自行协商实行轮流制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学校会对教师适当增加补贴。
在采访中,武志宏认为直接增加一节作业辅导课,实质上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以往学校规定,学生下午需在学校学习满4个小时,加上现在课后的作业辅导容易使老师学生感到疲惫,精力不支。此外,教师的弹性制上班形式施行尚未成熟,尽管规章制度允许在一定的条件下老师能提前下班,但实际上,老师几乎天天必然到堂。由于学校在教学课程中增设活动课兴趣课,导致教师负荷运转也是老师压力增大的另外一原因。
郭云尹与政教处副主任吴欢进行访谈。吴欢表示,“双减”意味着“双增”,减少学生课后学习量,就要提升教学质量;减少了学生们的压力,就不得不多增加老师们的一点压力,要求他们认真备课,参与各类教育局所提供的培训,按层级安排作业等等。通过对在职教师的调查,郭云尹了解到,课后延时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长无暇照顾、辅导孩子的难题,但是迫于升学压力,部分家长仍会自主购买学习资料习题、利用线上资源来协助孩子学习。
通过本次调查采访,团队对“双减”政策及课后延时服务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团队将持续跟踪调查,将所得到的信息汇总,更好地对当前老师学生们日常生活变化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