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学团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7日 20:42

第三十二期“山海法韵”论坛成功举行

微博 微信 QQ Qzone

11月26日晚7:00,法学院第三十二期“山海法韵”论坛在模拟仲裁庭成功举行。

编辑:
    11月26日晚7:00,法学院第三十二期“山海法韵”论坛在模拟仲裁庭成功举行。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行政管理系的张铭教授担任嘉宾,论坛的主题为“转型社会中的激进诉求及其平抑”。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工作室的马春霞老师和威海国资集团的赵丽萍副总也前来学习和交流,整个模拟仲裁庭座无虚席。
    本次论坛由法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的韩佑同学主持。在主持人对嘉宾进行了简介并引入了论坛主题后,论坛正式开始。论坛的第一个环节是张老师针对“转型社会中的激进诉求及其平抑”的演讲。首先,张老师对于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位,为大家解释了什么是“激进诉求”“转型社会”,指出“激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激进诉求”就是站在体制之外的、力图去颠覆体制的一种诉求,“转型社会”则是指我们现在所处的正在走向市场经济的阶段。在明晰了概念之后,张老师分四大方面详细阐述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分别是:转型社会的苦难;转型苦难催化出的激进诉求;理想国追求的宿命---自我异化;对激进诉求的平抑。张老师列举了我们现在所处的转型社会存在的种种苦难,比如社会的无序、分配的不公、贫富差距的扩大、权力的腐败、信仰的流失和道德的滑坡等等诸多现象,并指出这些苦难体现的是一种结构性失范和大面积不满,是产生激进诉求的土壤。张老师为我们阐述了现实生活中由于上述苦难而导致出现的一些激进诉求,比如针对征地和强拆的暴力抗法,指出这些现象虽然是零星的,但是却反映出了很多社会公众对于法律的信任丧失殆尽。之后,张老师把我们引到对理想国的追求的反思中,使我们了解到理想国的追求存在着自我异化的宿命。其还详细分析了这种宿命背后的原因,指出道德理想国的诉求是在把现实描述成魔鬼的同时,也把自己描述成了真理的化身,于是看不到自身的缺陷,难以逃出自我异化的宿命。最后,张老师重点强调了我们应该如何平抑激进诉求,告诉了我们该如何从自律做起,从周围的小事做起。
    在张老师精彩的演讲之后便是第二个环节——自由提问时间。张老师与同学们就转型社会中的激进诉求及其平抑问题展开了互动,在场的同学积极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比如信仰的选择问题、市场经济的问题、防止苦难的问题等等,张老师耐心细致地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非常活跃。论坛接近尾声之际,马春霞老师也进行了发言,她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对论坛主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表示了对张老师的感谢与敬仰。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期“山海法韵”论坛圆满结束。
    本次论坛中,张老师博古通今、引经据典,通过生动而有力的讲述使大家拓宽了视野,给了大家一个看问题的崭新视 角。通过张老师的精彩演讲,大家深入地了解了转型社会存在的苦难、激进诉求及如何平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论坛,同学们不论是从学术知识层面、道德思想层面,还是从落实实践层面,都感到茅塞顿开,受用终生。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法学院公众号

扫一扫二维码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

法学院官方微博

扫一扫二维码
了解学院热点话题

分享好友

官方平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区文化西路180号 电话:0631-5688334 邮编:26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