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院邀请,香港中文大学郑会欣教授于2018年10月26日晚,在网络楼报告厅为大学生作了一场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一代船王董浩云的传奇人生”。行政管理系牛方玉老师主持报告。
郑会欣教授,1949年9月出生于香港,后随父母回大陆,相继在北京、哈尔滨、南京等地生活和求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和香港树仁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郑会欣教授丰富的人生经历、经验和深刻的人性体验,是他开展人物研究的独特条件。
对董浩云这个名字,人们普遍感到比较陌生,但是一说到董建华,则是众人皆知。董建华与董浩云什么关系呢?董建华是董浩云的长子,董浩云是董建华的父亲。董建华是香港第一任特首。第一任特首,责任重大,关系着香港回归的繁荣稳定。我们一直关心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董建华,董建华具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郑会欣教授给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
郑会欣教授介绍,同为世界船王,人们熟悉包玉刚,但不了解董浩云,这是因为包玉刚与大陆具有更多的来往,并且董浩云去世较早。董浩云生于1912年,1982年在大陆改革开放初期去世。他去世之后,家人从其遗物中发现了他写于1948-1982年长达三十多年的日记。董浩云的几个儿子董建华、董建平都是比较低调的,并不想要公开家父的日记,不过在友人和学者的建议、动员之下,董家逐渐认同了宣传董浩云事迹将会产生的正面效果,2001年,董氏子女同意将其父亲的日记整理出版,这一计划立即得到香港中文大学校方的支持,并推荐郑会欣教授担任日记的编注工作。由此,郑会欣教授得到了研究董浩云的第一手资料。
董浩云日记生动记录了他的事业从小到大、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辉煌时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董浩云日记反映的不仅是他个人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远洋航运成长的缩影和写照。董浩云一生保持一份不变的爱国情结,坚决不领外国护照,坚持一个中国;1978年文革结束后中国开始对外实施改革开放,董浩云衷心支持这一国策,计划与国内合作。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董浩云热心地为国共和谈搭桥铺路,提出具体方案,希望尽快结束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
董浩云虽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与培养。在有一次访问董建华的时候,郑教授问道,“如果您的父亲在世,会支持您当特首吗?”董建华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一定会!”董建华的性格深受其父亲的影响。报告内容新奇有趣,在场的同学被董家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同学们积极提出问题并参与了讨论,收获颇丰。